明朝灭亡之时,道德已成囚笼,气节沦为笑柄。
1644年,李自成军队攻入明朝都城,崇祯帝自缢,明朝灭亡,此时前明阁老钱谦益早已被排官在外,和爱妾柳如是居住在南京,听闻国破,伤感不已,便打算效仿当年楚国屈原,投湖以报国。
钱谦益要投湖报国的消息传出之后,当天西湖边便围满了人,听说围观的人达到数万,这些人无不激动兴奋,居然能看到大活人投湖自尽,这帮吃瓜群众还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。
(相关资料图)
这么多人来看钱谦益投湖,仅仅是因为钱谦益吗?当然不是,还有柳如是。 钱谦益来投湖,还带来了柳如是。 柳如是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,美艳绝伦,很多人都想一睹其绝色容颜,如今钱谦益带着柳如是,打算一起投湖,吃瓜群众想着绝色美人柳如是就要香消玉殒,更加狂热。
我们且不谈柳如是,想想钱谦益,千古艰难唯一死,死又何惧?怕只怕自己的死只是别人眼中的喜剧,万人围观,将大明朝忧国忧民的臣子最后的气节推到了无上荒谬的境地,这时候,钱谦益心中的悲愤和怨艾,可想而知。
接下来的一幕比较有意思了,在万人期待的目光下,钱谦益伸手撩一捧尚湖的湖水,沉声宣布:"今日水太凉,改日再跳吧。"
这让吃瓜群众不干了,我们大老远来看活人跳湖,等了半天,你不跳了,这不忽悠人吗?真是太不像话了,于是纷纷破口大骂,如此钱谦益晚节不保,遭受千古骂名。
不得不说,吃瓜群众太可怕了,万人围观忠臣赴死,不但无人阻止,还用道德来约束别人,连一丝丝同情心都泯灭了,为了一己私欲,将漠视他人的生命,以别人的痛苦为乐,让人不寒而栗。
钱谦益本是明朝重臣,他那句"水太凉,下不去"至今看来都很有深意,也是他本人备受争议的地方之一。
钱谦益是明代很有名的才子,是当时仕子中的声望很高的人物,可以说是当时的仕林领导。钱谦益学问渊博,广泛涉猎子、史、文籍与佛藏。在诗文上,钱谦益主张:"文章者,天地英淑之气,与人之灵心结习而成者也。"又说:"根于志,溢于言,经之以经史,纬之以规矩,而文章之能事备矣。"钱谦益的文章,经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结合起来,纵横曲折,天马行空,恣肆奔放,他的意图是合"学人之文"与"文人之文"于一体。
这次闹剧,钱谦益嫌湖水太凉没有跳,没想到青楼女子柳如是却是实实在在的"举身赴清池"。柳如是大义凛然,慨然赴死,奋不顾身跳入湖中,还好被人救起。
这个事情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,不管是《清史》还是《明史》都没有记载,在清代文人葛昌楣的《蘼芜纪闻》中是这样记载的:
"乙酉王师东下,南都旋亡。柳如是劝宗伯死,宗伯佯应之。于是载酒尚湖,遍语亲知,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。及日暮,旁皇凝睇西山风景,探手水中曰:冷极奈何!遂不死。"
意思是,1645年清军进入兵临江南,南京被清军攻陷,人心惶恐。宗伯就是钱谦益。青楼名优柳如是唯恐钱谦益被清军俘虏,劝其自尽殉节,这个颇有伯夷、叔齐于商亡后不食周粟的意思。
钱谦益表面上答应了,于是和柳如是一起,载酒在尚湖上漂流,并大张旗鼓地通知大家,我要效仿屈原,投湖自尽,以证明自己忠于大明的气节。当天傍晚,很多人都在围观钱谦益和柳如是投湖,钱谦益从当天早晨旭日东升,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,终于准备跳了,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看钱谦益怎么跳,用什么姿势跳。只见钱谦益看了看西山的风景,将手伸进湖里,打了个寒战,表示:"水太凉,下不去",便回去了。
钱谦益的这句"水太凉,下不去",很有喜剧色彩,也让钱谦益彻底声名大噪,逐渐演化成:仕林领导苟且偷生,青楼美女从容殉节。
钱谦益跳湖殉节的闹剧刚过去没几天,有一日钱谦益从外面回来,柳如是发现他竟剃掉了额发,把脑后的头发梳成了辫子,这是满人才有的辫子。柳如是问:"为什么要做降清之举?"钱谦益却摸了摸光溜溜的脑门说道:"这不也很舒服吗?"
柳如是气得说不出话来,气冲冲的回了卧室。其实,钱谦益不但是剃了发,还答应清廷召他入京为官的要求。
自此,钱谦益正式被列为二臣,什么是贰臣?
贰臣就是不忠之臣,叛臣。
乾隆皇帝将钱谦益列为《明史·贰臣传》之首,并挖苦他:"平生谈节义,两姓事君王,进退都无据,文章那有光。真堪覆酒瓮,屡见咏香囊,末路逃禅去,原是孟八郎。"
看看,不忠之人就是这个下场,背叛了前主子,还被新主子嘲讽。
这还不算,更过分的是钱谦益居然将罪名推到柳如是身上,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跳湖殉节,钱谦益竟然恬不知耻的说:"我本欲殉国,奈小妾不与可?"
不得不说,这钱谦益真是不知廉耻啊,丢了文人仕子的脸啊。
柳如是作为青楼女子,尚且知道大义凛然,而名士呢?钱谦益作为名士,他的气节已经失去了其道德的意义,更加可怖的是,当时的民众已经将极端的道德要求视为囚禁他人的牢笼,进去是死,不进去也是死,或生或死,不管是对于名士本身还是吃瓜群众,都已失去了现实意义。
关键词: